当前位置: 首页 教师资格证

2019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 《高中语文》题

2019-12-25 13:00:00 | 来源:考生回忆及网络

2019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 《高中语文》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根据题干要求选择正确答案。(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教学《兰亭集序》时,教师列举其他文章,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骈文特点,下列作品适合的是(  )。

A.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B.柳宗元《始得山宴游记》

C.贾谊《论积贮疏》

D.吴均《与朱元思书》

2学习《阿房宫赋》教师安排学生在课下梳理形容建筑的成语,下列不正确的是(  )。

A.勾心斗角

B.飞鸾走凤

C.美轮美奂

D.筑室道谋

3针对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充分理解学习任务群的特点,处理好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关系,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细化每个学习任务群的目标和内容,明确不同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

B.结合自身优势的教学风格,教师需要重组或创造新的学习任务群

C.注重学习任务群的渗透融合,衔接延伸的特点,避免内容发生遗漏和缺失

D.关注共同学习任务群在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的差异

4在学习老舍《茶馆》时教师向学生推荐同样具有京味语言特色的剧本,下列作品合适的是(  )。

A.王朔《动物凶猛》

B.萧红《呼兰河传》

C.刘恒《窝头会馆》

D.曹禺《日出》

5在当代文化参与学习活动中,学生参与步行街学习文化建设,为商店撰写对联,下列对联不合适的是(  )。

A.素以为绚花逊色,馨而且暖长生香

B.素雅为佳松竹绿,幽淡最奇芝兰香

C.奇花异草增春色,雅竹幽兰缀而容

D.锦绣成文原非我有,琳琅满架惟待人求

6学习古代诗词表现艺术选题,教师组织学生梳理诗句,探究诗歌化静为动的景物描写手法,下列适合的是(  )。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伟《山居秋暝》)

B.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C.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黄景仁《都门秋思》)

D.道狭草木生,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

7为了提高学生小说鉴赏能力,教师安排学生阅读作品,探究小说的抒情特征,下列作品适合选用的是(  )。

A.汪曾祺《葡萄月令》

B.孙犁《荷花淀》

C.张天翼《华威先生》

D.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

8在名著阅读活动中,学生分组整理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语段,下列语段与节日无关的是(  )。

A.微风早已经停息了;枯草立在坟间。(鲁迅《药》)

B.当地妇女小孩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酒洒……全家出动到河边看划船(沈从文《边城》)

C.在停船的匆忙中,看见台上一个黑的长胡子的……翻了一阵都进不去了(鲁迅《社戏》)

D.两府中都换了门神,对联,挂牌……点的两条金龙一般(曹雪芹《红楼梦》)

9为了提高学生独立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教师安排学生查阅材料,梳理字的意义和用法,下列语句中的,用作连词的是(  )。

A.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B.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C.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D.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

10教学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究专题,教师带领学生研读《红岩》,开展人物形象鉴赏活动,下列适合的是(  )。

A.通读《红岩》,举办英雄在我们心中的主题故事会

B.阅读研究《红岩》主题的评论文章,撰写一份文献综述

C.参与跨学科的学习活动,研讨有关《红岩》的历史问题

D.参观渣滓洞,获取作品背景资料,撰写学习体会和感想

11阅读某学校有关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调查结果,按照要求答题。

对上述调查结果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调查结果丰富全面,深入揭示了课堂教学现状和成因

B.多数教师认为课堂提问非常重要,重视教学问题涉及

C.少数教师没有仔细推敲提问的语言,是因为备课时间太少

D.少数教师用于设计问题的时间较少,是因为对教材不熟悉

12阅读某教师关于写作教学的论文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写作陈述性知识旨在探寻写作的特点、规律、知识、原理等,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为目的。写作策略性知识侧重写作的具体方法、方略、步骤、措施等,以培养基本的操作能力为目的。写作陈述性知识着眼于认知,是对求真的追求;写作策略性知识着眼于实践,是对实用的追求。叶圣陶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因此,写作教学应该从侧重写作知识的讲解,转向侧重写作策略的指导。

对上述论文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写作陈述性知识包含如何运用方法修改文稿的知识

B.写作策略知识包含写作本体功能和实现价值的知识

C.写作教学终点在,应该侧重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D.写作教学重在实用,应该避免讲解写作陈述性知识

13阅读某高中语文考试题,按照要求答题。

鲁迅曾在《且介亭杂文<>周刊编者信》中说:我的意见,以为阿Q该是三十岁左右,样子平平常常,有农民式的质朴,愚蠢,但也很沾了些游手之徒的狡猾。以下是几位画家创作的阿Q画像,请结合《阿Q正传》和鲁迅对阿Q形象的意见,说说你认为哪幅画与你心中的阿Q更为接近。

对上述试题测试目标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以具体情境为载体考查学生的阅读素养

B.以美术图片为依托考查学生的艺术素养

C.以多种材料考查学生对典型人物的理解能力

D.以特定学习任务考查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14阅读有关语感的研究论文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语感是对言语的直感,要想提升语感的品质,必须有一定的语理来调整。语理是对语言现象的理性认识,把语言现象提升到规律,就产生语理。例如,凭借语感,有些词句在口语的环境里、说起来觉得别扭;有些词句,在严肃的书面语里读起来也很别扭,这说明,口语和书面语语体差异的语感已经形成。但是,只有知道汉语昔通话词汇来源于文言和方言俗语,才会明白这种语体差异的原因……理性的概括对语感有解释作用,也形成了语言运用的自觉性,要想引导学生理解语理,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自己概括,而不是教师硬性灌输。从语言现象中概括语言规律,也是训练学生思维的过程。有了语理,语感的形成便更加自觉。

对上述研究论文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语感的形成需要系统的语理来支撑

B.语感的语体差异主要受方言的影响

C.提炼语理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D.理解语理需要依靠学生自己来学习

15阅读《咬文嚼字》教学反思片段,按照要求答題。

课堂教学导入后,我带着学生理解《咬文嚼字》,阐释咬文嚼字的精神。然后,顺势分析哪些例子阐明了这一精神。学生列举了文中的四个例子,我带着学生赏析这些例子的精妙。随后我抛出问題:我们一共找了四个典型的例子,朱光潜在文章最后说随便举几个实例,这是随便举例的吗?学生齐答:不是。但是,我当时没有追问,而是转向拓展示学习,让学生谈课内外曾经遇到的咬文嚼字的例子。学生谈得很好,但我觉得当时没有追问是一种遗憾。

对上述教学反思的相关分析,不恰当的是(  )。

A.课堂教学内容重点突出,结构清晰,层层推进

B.课堂教学生成问題后,应该给学生思考阐释的空间

C.学生结合个人经验拓展阅读,利于深入理解文意

D.教师没有追问,并不影响学生理解文章的论证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