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教师资格证

2019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化学》试题

2019-11-24 11:45:01 | 来源:网络及考生回忆

四、案例分析题

【材料】

下面是某教师进行“常见的酸和碱”内容的教学过程。

【引入】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酸和碱,并分析它们所具有的特点。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

【提问】如何通过化学方法确定这些物质是酸还是碱 ?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

【展示科学史料】酸碱指示剂的发现:英国科学家波义耳不慎将浓盐酸溅到一束紫罗兰花的花瓣上,冲洗后发现紫色的花瓣变成了红色,通过进一步实验,波义耳发现了酸碱指示剂。

【讲解】常用的酸碱指示剂。

【探究活动】用酸碱指示剂判断常见的酸和碱。

【小结】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规律。

【练习】判断物质与酸碱指示剂作用后的颜色变化。

【作业】家庭小实验:自制酸碱指示剂。

24、(1)请分析该教学过程中“引入”的教学设计意图。

2)请分析该教学过程中“科学史料”的教学价值。

3)请说明化学教学中“家庭小实验”应具备的特征。

五、教学设计题

【材料】

材料1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关于“溶解度”的内容标准为: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

材料2 某版本教科书中有关溶解度的内容如下:

溶解度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大致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室温下,20mL水中所能溶解的氯化钠或硝酸钾的质量都有一个最大值,这个最大质量就是形成它的饱和溶液时所能溶解的质量,这说明,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溶质的溶解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化学上用溶解度表示这种溶解的限度。

固体的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例如,在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36g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我们就说在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

资料卡片

材料3 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溶液的形成、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等相关知识。

25、(1)请分析“溶解度”内容的特点及其在中学化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性。

2)根据上述3个材料,完成“溶解度”内容的教学设计,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叙述(不少于300字)。

 

 

注:试题来源于考生回忆及网络,仅供参考!

附件下载
2019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化学》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