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事业单位

2016年4月天津市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题

2016-12-11 08:00:00 | 来源:网络及考生回忆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本部分包括段落阅读和文章阅读两种类型的题目,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26、城市要种树这一点虽说是共识,但种什么树却大有讲究。以穿衣为喻,人都要穿衣,但穿什么衣却有不同选择。有钱人当然主要不为保暖遮羞,而是要体面,要独具风采;钱少的人就不能不量力而行;穷人自然图便宜,过得去就可以了。而对于做衣服的、卖衣服的,当然是经营高档衣服利润高;还有,大户人家、大酒店,即使囊内没钱,奴仆和侍应生也要衣着光鲜,那是主人的面子嘛。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恰当的是:

A、城市种树,不应该选择高档树种

B、城市种树,对树种的选择要讲科学

C、城市种树,不应搞政绩工程

D、城市种树,在树种选择上应量力而行

27、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康师傅不约而同地对主流饮料更换瓶型,导致包装和饮料含量一同“瘦身”。减量不减价已成为企业的通行做法。比如,许多人早就发现的小盒酸奶的容量从125ml悄然变为100ml。这种改变商品规格以规避上层限价令的做法,在药品企业实施的历史中更为悠久。这也导致了国家“N次”降低药价,百姓得着的实惠却远不如预期的大。这种变通博弈源于管理者并未在限价的基础上,限定商品规格。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这说明管理者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B、在通胀预期甚大的背景下,管理者对企业经营难以“过分干预”

C、管理者应该限定商品规格

D、减量不减价已成为企业的通行做法

28、公众是环境最大的利益相关人,拥有保护环境的最大动机,只要有合适的渠道,就能释放出巨大能量。中国公众目前的环保参与程度还很低,原因不是公众环保意识淡漠,而是缺乏参与渠道。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下,良性的公众参与不仅能弥补政府力量之不足,还能大大提高公众对政府政策的认同度,更能提升国民的公共道德素质。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 )。

A、中国公众参与环保的驱动力大

B、中国公众目前环保参与程度不高

C、公众参与环保的积极作用明显

D、目前公众参与环保的渠道不畅通

29、目前,乘坐飞机可购买“航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航空意外险是针对客运航班的非强制险,是否购买完全由乘客自己决定。对于空难,保险公司一般都能迅速理赔,对于未买乘机保险的遇难乘客,按照未投保不能保险的原则,不在保险理赔责任范围之内。不愿购买航空意外险,经济原因并不是根本原因,能买得起飞机票的乘客对于多支付20元的航空意外险并不会犹豫,但是由于保险意识淡薄的惯性作用和侥幸心理存在,甚至一些传统思想认为买保险不吉利等思想意识方面的因素,很多乘客不主动购买航空意外险。

对这段文字的内容概括最恰当的是:

A、对于空难,航空公司一般都能理赔

B、乘客的保险意识普遍都很淡薄

C、乘客不买航空意外险,有经济的原因,也有思想意识方面的原因

D、航空意外险是非强制险

30、公众层面的现象与专业层面的表现,看似相距甚远,实则紧密相连。不从事专业研究的社会公众固然不会参与科学技术前沿的创新,但实际上,公众素质是科技发展的土壤。离开了这个群众基础,即使我们凭借少数科技精英的努力能够实现“上天入地”,也很难持续不断地推动创新,真正迈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

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势在必行

B、科技发展是公民科学素养的“软实力”

C、中国公民的科学素养亟待提高

D、科技的发展依赖于公众素养的同步提高

31、随着市场经济潮流的冲击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有些人开始注重名和利,而学术则变成了谋取名利的工具。为了能够尽早地脱颖而出,有些学人甚至完全放弃学术之追求真理性认识的本然功能,将学术批判变成自我彰显的“噱头”,于是,专批名人、伟人,借助媒体虚造声势,以致钻进为批判而批判的死胡同。不难想象,当这种现象泛化为普遍之时,必将是学术死亡之日。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A、当学术批判发展为普遍之时,将是学术死亡之日

B、学术批判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转而演变成政治斗争的工具

C、只有经过全面调查和研究,才能使批判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D、唯有坚持真理取向的学术批判才能真正促进学术的繁荣

32、“先老”即人口年龄结构的迅速变化,意味着我们的要素禀赋发生了变化,劳动力变得昂贵了,意味着我们会丧失原来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比较优势。“未富”则意味着,我们并不会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一下子在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得到足够显著的比较优势。因此,这个阶段就比较优势来说,我们处于相对尴尬的境地,也可以不准确地说,我们在经济发展上面临着“比较优势真空”。

这段文字要表达的核心观点是:

A、“未富先老”的局面会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

B、过去的发展方式会使我们丧失比较优势,不能支撑经济持续增长

C、中国面临的挑战,集中表现为如何应对“未富先老”的困境

D、“未富先老”是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33、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步发展,将从根本上解决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经济发展的进程表明,农业发展和流入城市的农民所积累的资金,成为发展乡镇企业的启动资金。乡镇企业的发展使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的城镇规模不断扩大,从而使农村的小镇逐步发展成为小城市,小城市则发展成为中等城市。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又进一步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如此相辅相成,也就为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铺平了道路。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

A、乡镇企业将发展成为农村的小城市

B、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步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举措

C、应当坚持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步发展

D、城市步伐的加快将促进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4、任何一种教育体制下,都存在着学生资质差异的问题。理想的教育体制,应该面向不同资质的学生,都提供相应的机会。但是,面对高考升学,面对社会对人才的遴选机制,我们常常是无奈地叹息。因此,天才对教育唯一可说的话,是古希腊哲学家第欧根尼的那句名言:“不要挡住我的阳光。”

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现在的教育体制忽视了学生的资质差异,不利于天才的培养

B、理想的教育体制应该是一视同仁,给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

C、在当前的教育体制和人才遴选机制下,人们更多地表现出无奈

D、现行教育体制在竭力挣扎却又难以走出误区

35、科学家追求的普遍性不同于自然现象的普遍性,它的真理性根植于外部世界,科学家和整个人类只是这个外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艺术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也是外在的,它根植于整个人类,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尽管科学的普遍性和艺术的普遍性在这一点上不同,它们仍然有着很强的关联。

文中黑体字出现的两个“它”与“这一点”依次指代的是:

A、科学的普遍性,艺术的普遍性,根植的基础

B、科学家追求的普遍性,艺术家追求的普遍性,时间和空间的界限

C、普遍性,普遍真理性,根植的基础与时空界限

D、科学家追求的普遍性,艺术家追求的普遍性,普遍性根植的基础

36、与营养餐相比,音体美教育的却是似乎显得不那么迫在眉睫。这样的逻辑并不错。然而,换一个角度的话,或许能逼视出这种逻辑的不足:与物质匮乏相比,心灵缺乏滋养,难道不是一个至少同样重要的问题?我们有理由呼吁:各种慈善努力,无论官方或民间,务请聚焦贫困地区音体美的匮乏。

从这段文字推出的错误结论是:

A、营养餐和音体美教育同为贫困地区学生所需要

B、贫困地区的音体美教育匮乏

C、作者认为营养餐比音体美教育更亟需

D、慈善事业对贫困地区的音体美教育关注不够

37、宗教是相信和崇拜超自然的神灵的一种世界观,是自然和社会力量在人们意识中的虚幻和歪曲的反映。它产生于史前社会后期,当时生产力低下,人们无法了解自然界,幻想以祈祷、祭献等来影响和主宰自然界。自阶级产生以后,剥削阶级竭力支持宗教,借以麻痹人民的斗志,后来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

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主要意思的是:

A、宗教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

B、描述了宗教产生的认识根源和阶级根源

C、宗教产生于史前社会,有特定的历史根源

D、宗教从一产生便为统治者利用,成为其统治工具

38、从事写作的人,应当像追求真理一样去追求语言,应当把语言大量储存起来,应当经常把你的语言放在纸上,放在你的心里,用纸的砧、心的锤来锤炼它们。要熟悉你的语言,像熟悉你的军队,一旦用兵,你就知道谁可以担任什么角色,连战连捷。写作,实际就是检阅你的军队,把那些无用的、在战场上不活跃的分子,当场抹去他们的名字,叫能行的来代替吧。所谓要慎重,就是指的这个。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锤炼语言离不开写作实践

B、锤炼语言离不开积极思考

C、锤炼语言离不开写作实践中积极思考

D、锤炼语言离不开写作实践和积极思考

39、细小的火山灰中含有二氧化硅,这种化合物的熔点是1100摄氏度。而目前大部分飞机的涡轮发动机工作温度为1400摄氏度,一旦火山灰被吸入引擎的内部,二氧化硅熔化后就会吸附在涡轮叶片和涡轮导向叶片上,导致灾难性后果。1982年,两架飞机曾经从印度尼西亚西爪哇省加隆贡火山喷发的火山灰中穿过,两架飞机的八个引擎全部停转,在从11000米高空滑翔至400米高度后才重新启动得以紧急迫降。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

A、火山灰对飞机飞行有严重影响

B、二氧化硅是火山灰的主要成分

C、降温能使飞机有效避免火山灰的危害

D、历史上火山喷发曾险些导致飞行事故

40、读书时,即使书中的字都认得了,话全懂了,也未必就知道作书人的意思。意思是离不开语言的,但有些是语言文字所不能完全表达出来的。如果仅限于语言文字,死抓住语言文字不放,那就成为死读书了。语言文字是帮助了解书的意思的拐棍。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得意忘言”,在读书中,就是要过河拆桥。

对文中“得意忘言”一词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明白了文句的字面意思,就要忘记文句

B、明白了文句精神实质,就要忘掉文句

C、懂得了文句精神实质,就不拘泥于文句

D、懂得了文句的字面意思,就不受文句限制

41、你身边有没有这样一群人?早上上班见面问好,他在低头玩手机;中午同事吃饭闲聊,他在低头玩手机;晚上朋友聚会叙旧,他还在低头玩手机。其实他没那么忙,他可能是在“切水果”。可能是在“打小鸟”,更有可能是在刷微博、摇微信。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培养出了这样一群“指头族”,一群习惯通过手指看世界的人。

以上文字的主旨最可能是:

A、描述“指头族”的生活方式

B、描述“指头族”看世界的方式

C、说明“指头族”产生的原因

D、描述“指头族”的手机情结

42、作为可再生新能源,风能具有无污染、永不枯竭、综合社会效益高、研发成本相对低等特点。然而,风能行业建设投资回收周期长,客观上需要长期、稳定的优惠政策保障。美国风能增长潜力很大,但因美政府对风能税收鼓励政策不稳定,使包括中国风能企业在内的国际投资者在美国风能市场的增长前景变得不确定。

对这段文字理解不准确的是:

A、风能属于可再生新能源

B、风能行业的优势大于其劣势

C、美政府对风能企业的优惠政策不稳定

D、在美国投资的中国风能企业市场前景不确定

43、从羊皮纸、竹筒到纸张、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从摩尔斯电码、二进制代码到影像的数字化,文化产品的载体越来越轻盈,精神产品的传播也越来越迅捷。特别是互联网的发明和应用,打破了文化内容传播的时空界限,让文字、视频、音乐可以在瞬间传到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同时,借助科技创新的种种新工具,人们可以以更快捷的速度,制作精彩纷呈的动漫游戏、数字影视、手机报纸、网络出版、有声读物等等,并由此创造出一个个全新的文化产业。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文化的进步包含科技的发展和创新

B、科技创新使文化创新的潜力变得无穷

C、科技创新大大推进了文化创新的进程

D、科技创新为文化创新提供了工具和载体

44、人愉快时,面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感情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像在诗歌音乐里那样。中国的书法何以会有这种特点呢?后汉大书法家蔡邕说:“凡欲结构字体,皆须像其一物,若鸟之形,若虫食禾,若山若树,纵横有托,运用合度,方可谓书。”

联系上下文,“纵横有托,运用合度”的句意是:

A、笔画的运用都依托于各种物象,并且合乎构字的法则

B、笔画的运用都寄托着作者的心境,并且分寸把握得当

C、笔画的运用都依托于各种物象,并且分寸把握得当

D、笔画的运用都寄托着作者的心境,并且合乎构字的法则

45、北极海域浮冰面积逐渐减小,总计缩小20%左右,使北极熊难以在浮冰上长久立足,加之某些国家对海豹大量捕杀,使本来就不多的北极海豹越来越少,北极熊更难在浮冰上捕食海豹。我们来到北极斯匹兹卑尔根岛西北岸北纬80度附近一海湾时,惊讶地拍摄到了北极熊捕鱼的全过程。我们看到,北极熊改变了以捕食海豹为生和“不下水”的习性,开始跳下冰冷的海水,抓鱼为食。

这段文字充分表明:

A、聪明的物种更能适应环境

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C、北极环境日益恶劣

D、环境变化改变了北极熊的生活习性

(一)

零点集团针对全国30个直辖市或省会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进行了“中国公众环保指数”调查。2010年中国公众环保指数得分为69.5分,较之2005年(68.1分)和2007年(69.1分)维持稳定局面,但仍未破七,当前大的环保环境和公众环保内驱力还没有达到足以产生变革的度点。可喜的是,西部城市公众环保指数以69.4分紧随东部之后(70.3分),成为2010年环保指数的亮点。进一步研究发现,西部公众主要赢在社会参与型环保的行为率高,高出东部和中部公众10分以上。

由于当前中国政府的行政特征、表现力及公众环保水平的发展阶段,使得我国的公众环保表现出两项内生性矛盾:

矛盾一:73.2%的公众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会优先选择环境保护,环保选择具有压倒性优势;另外认为我国环保已经紧迫的公众比例将近九成(86.8%),但在具体环保事项上,公众的环保意识表现不一,人们的高环保意识主要集中在家庭生活层面,如将生活垃圾分类、节约水电等,分别有59.6%和53.7%认为它们是环保行为,而在办公场所和社会参与层面的环保意识相对较低。进一步研究发现,如果落实在行为层面上,在20项环保行为中,二分之一的环保行为采取率都在30%以下,尤其是社会参与方面,环保行动力明显弱化。

矛盾二:对于环保问题的责任归属,72.3%的公众认为应该由政府负责,但对目前我国的环保状况,表示满意的比例不及四成(39.4%),尤其是18-25岁的青年(32.8%)及学生(23.8%)。而对此,仍有54.6%的公众对政府工作表示认可。公众表现出的这种矛盾认识正体现出中国公众的政府依赖惯习,而这种惯习是不以政府的环保力强弱为基础的。

当然,这几年我国公众环保也表现出一些新的气象,从这些新气象中,我们可以大胆假设未来中国公众环保的两个趋势:

趋势一:在联合国公布的十大环保问题中,46.1%的公众表示关注全球气候变暖,关注度仅次于大气污染(72%)和水污染(69.7%),因此,低碳作为减缓气候变暖的最直接行为,将具有更加坚实的公众基础。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生活中可以实现低碳的行为方面,如节约水电(64.8%)、购买节能电器(52.7%)等,公众的行为采取率均相对较高。当然,公众低碳时代的到来,需要政府的监管及市场的配合,只有做到三合一,才能让低碳真正成为一种内在的生活方式。

趋势二:根据中国环保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我国民间环保组织的数量几年来有明显增加,未来趋势会更明朗,而这依赖于公众对环保组织工作的认可(61.6%),一直在政府、企业和公众等不同环保主体中居首,尤其是近年来环保问题严重的西部,这一比例相对更高为65%。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年龄公众不参加环保活动的首要因素都是“没人组织我参加”,这为未来环保组织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当然,对于18-25岁青年来说,增加环保组织信任度和透明度(分别为25.6%和28.9%)也相对较为迫切。

46、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由于当前中国政府的行政特征、表现力及公众环保水平的发展阶段,使得我国的公众环保表现出两项内生性矛盾。

B、不同年龄公众不参加环保活动的首要因素都是“没人组织我参加”。

C、对于环保问题的责任归属,72.3%的公众认为应该由政府负责,但对目前我国的环保状况,表示满意的比例不及四成。

D、公众表现出的这种矛盾认识正体现出中国公众的政府依赖惯习,而这种惯习是不以政府的环保力强弱为基础的。

47、“矛盾一”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A、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

B、环保意识与环保行动力的矛盾

C、家庭生活层面的高环保意识与社会参与层面的低环保意识之间的矛盾

D、家庭生活层面的高环保意识与办公场所层面的低环保意识之间的矛盾

48、“矛盾二”的内容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A、政府更需要提高环保执行水平,注重环保效率与效果

B、对目前我国的环保状况,表示不满意的比例为60.6%

C、72.3%的公众对政府有依赖惯习

D、政府依赖惯习以政府的积极环保态度为基础

49、6段中,不能作为“低碳真正成为一种内在的生活方式”的条件的一项是:

A、生活中的低碳行为

B、政府的监管及市场的配合

C、市场的配合

D、公众对环保问题的关注

50、最后一段认为,中国公众环保的发展趋势是:

A、公众对环保组织工作的认可越来越高

B、环保组织的急剧发展

C、公众的环保活动将越来越组织化

D、环保组织的信任度和透明度将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