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教师资格证

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生物》题

2018-12-26 08:00:00 | 来源:网络及考生回忆

22、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包含了生命观念(a)、科学思维(b)、科学探究(c)和社会责任(d)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某教师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节中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能够为常见生态系统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2)能够根据生态系统各种成分和结构的关系,尝试制作生态瓶;

3)能运用物质和能量输入和输出平衡的原理,认识具体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

4)能运用反馈调节的原理,判断不同生态系统维持其稳定性的相对能力。上述目标和所反映的核心素养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1)—d,(2)—c,(3)—a,(4)—b

B、(1)—a,(2)—c,(3)—b,(4)—d

C、(1)—d,(2)—b,(3)—a,(4)—c

D、(1)—a,(2)—d,(3)—b,(4)—c

23、关于生物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个版本的教材很难完全适合全国各地使用

B、课程标准只适合教师阅读而不适合学生阅读

C、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反映,但用教材不等同于用课程标准

D、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对其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

24、十九世纪,施莱登和施旺建立了“细胞学说”;二十世纪,萨顿提出基因就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他们提出自己观点的思维过程分别是(  )。

A、类比推理和归纳推理

B、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C、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

D、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25、某学校学生在“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存在的错误认识相似,而其他学校学生则没有此类问题。研究者想初步了解这些错误概念形成的原因,最适合的研究方法是(  )。

A、文献法

B、实验法

C、访谈法

D、内容分析法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 分

(一)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酶,需要持久地保持较高的催化效率,通常需测定酶的最佳温度范围。图7中的曲线①表示某耐高温的酶在各种温度下,酶活性相对该酶最适温度下活性的百分比。将此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最适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绘制成曲线②。

26 

26、问题:

1)曲线②中的数据点是在℃测得的,该酶的残余酶活性在℃后急剧降低。(6分)

2)若测定曲线①时,反应前延长各组酶的保温时间,测得的酶最适温度与原数据 相比(填“保持不变”“相对偏高”或“相对偏低”)。(3分)

3)综合两曲线数据判断,该酶在工业生产中使用时的最佳温度范围是 (填“20~30℃”“ 40~50℃”“ 50~60℃”或“60~70℃”),原因是。(6分)

(二)8为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步骤。

27 

27、问题:

1)在3H14C32P35S(正常为1H12C31P32S)等四种放射性同位素中,应分别选择含的培养基和的培养基用于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和噬菌体DNA的标记。(6分)

2)第三步搅拌的目的是。(3分)

3)如果图示中的噬菌体标记的是蛋白质,那么最后一步培养出的子代噬菌体中含有的P元素为,S元素为。(6分)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

(三)材料:

材料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