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8 09:01:47 | 来源:网络及考生回忆
17、化学教师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应遵循的分组原则是( )。
A.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B.组间异质,组内异质
C.组间同质,组内同质
D.组间异质,组内同质
18、教师在讲授“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这一内容时,可以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
A.物质结构决定性质
B.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C.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D.归纳与演绎的关系
19、对于高中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教师应尽可能( )。
A.让学生看实验录像
B.现场完成实验
C.利用黑板讲实验
D.让学生看实验动画模拟
20、下列有关化学课程中科学探究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探究活动的环节既是系统的也是灵活的
B.探究活动可以有多种形式和不同水平
C.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评价,应兼顾过程和结果
D.探究活动耗费时间,所以教学效率总是很低
二、简答题
2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有这样的表述: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简要回答下列(1)化学实验有哪些主要教学功能?
(2)化学教学中,如何利用化学实验开展教学?
22、元素化学知识是高中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元素化学知识比较零散,若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事倍功半,易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
(1)请简述开展元素化学知识教学的主要教学策略。
(2)请以“二氧化硫”为例,简要说明如何开展元素化学知识教学。
三、诊断题
【材料】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试题】用下列三种方法来制取等质量的硝酸铜:①铜跟浓硝酸反应;②铜跟稀硝酸反应;③铜跟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再跟硝酸反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三种方法所消耗的铜的物质的量相等
B.三种方法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相等
C.消耗的铜的物质的量是:③>①>②
D.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①>②>③
【解题结果】对参加考试的全体考生的答题情况统计如下:
23、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此题的正确答案是_________。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上述三种制硝酸铜的方法中最好的是_________,为什么?
(3)根据上述答题情况统计,选A的学生占50.2%,选AD的学生占35.8%,请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2024-09-20
2024-09-20
2024-09-20
2024-09-20
2024-09-20
2024-09-20
2024-08-02
2024-08-02
2024-03-15
2024-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