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教师资格证

2021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语文》题

2021-12-28 11:30:00 | 来源:网络及考生回忆

2021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语文》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学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师引导学生梳理表现怀古之情的诗词,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

A、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B、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C、许浑《咸阳城东楼》

D、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学生围绕“中国乡村的历史变迁”开展专题阅读活动,下列作品适合选用的是(  )。

A、柳青《创业史》

B、鲁迅《伤逝》

C、老舍《龙须沟》

D、巴金《寒夜》

3、教师安排学生梳理我国历史上以数字命名的文学家群体,下列正确的是(  )。

A、曹门三父子:曹操、曹冲、曹植

B、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C、初唐四杰:王勃、杨炯、陈子昂、骆宾王

D、明初三大家:宋濂、刘基、王夫之

4、教学契诃夫《变色龙》,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讽刺小说比较阅读活动,下列作品适合选用的是(  )。

A、夏目漱石《我是猫》

B、都德《最后一课》

C、欧·亨利《麦琪的礼物》

D、阿西莫夫《基地》

5、学习《爱莲说》,学生对虚词“之”进行整理,下列语句中的“之”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  )。

A、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列子·愚公移山》)

C、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D、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6、讲解“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中“面”的用法,教师使用其他同样包含该用法的语句进行比较,下列不适合的是(  )。

A、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范仲淹《岳阳楼记》)

B、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蒲松龄《狼》)

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

D、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司马迁《陈涉世家》)

7、教师准备结合例子为学生讲解“选择复句”的特点,下列适合选用的是(  )。

A、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B、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

C、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与其说盼望着回家,毋宁说更害怕回家。

D、他并没有“说”,但他“做”了,还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8、教学“活动·探究”新闻单元,教师根据单元提示和选文特点确定活动目标,下列不适合的是(  )。

A、联系历史背景分析课文的社会价值

B、通过比较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

C、揣摩作者隐含在事件中的态度倾向

D、通过想象尝试常见新闻体裁的写作

9、学习《湖心亭看雪》,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把“天与云与山与水”中的三个“与”字去掉,与原文进行对比阅读,下列对该环节的评析正确的是(  )。

A、有助于学生理解叠词“与”产生的表达效果

B、有助于学生体会文言文语言简洁的特色

C、有助于学生品味天地相融浑然一体的意境

D、有助于学生加强记忆,提高古诗文背诵效率

10、学习《艾青诗选》,教师结合全书内容指导阅读方法,下列做法不适合的是(  )。

A、鉴赏关键意象,把握情感基调

B、结合创作背景,分析作品主题

C、感悟诗歌意境,体会人生哲理

D、品味语言格律,归纳艺术手法

(一)

阅读某教师名著导读教学叙事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语文教材编者将鲁迅《朝花夕拾》放在七年级上册,编写意图很明确:消除学生与经典的隔膜。我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为学生学习的起点,通过回顾课文内容和主题,逐渐过渡到整本书的阅读。阅读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基于鲁迅“爱憎不相离”的复杂情感,梳理鲁迅与书中各个人物的相互关系,分析他们的个性特征以及对鲁迅人生的成长的影响。我设计了一项写作任务:任选其中一个人物,以鲁迅的口吻给他(她)写一封信,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11、对上述教学叙事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查阅内容简介是消除学生与经典膈膜的主要方法

B、活动安排体现了以点带面读写结合的教学思路

C、梳理人物关系是为了归纳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念

D、写作任务是为了引导学生把握鲁迅的语言风格

(二)

阅读某教师的口语交际教学叙事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我结合传统节日组织了一次口语交际教学活动。在中秋节到来之前,我安排学生搜集有关中秋节的资料,分门别类加以整理。然后,要求所有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写一段关于中秋节的短文,在课堂上朗读出来,从而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更充分地认识中秋节。

12、对上述教学叙事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教学活动不利于提升学生的交际应对能力

B、朗读环节没有体现口语交际的交互性特点

C、资料整理不是开展口语交际教学的必要条件

D、教学活动没有创设联系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

(三)

阅读某教师的教学反思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写景单元阅读教学结束后,我采取层层推进的写作教学策略组织了学习活动。第一节课,我安排学生自由写作,了解他们在景物描写能力方面的现状。然后批改学生随笔,梳理出学生的共性问题,并结合日常教学情况分析原因。第二节课,我首先呈现学生随笔写作存在的问题,然后回顾阅读课所学的写景方法。要求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梳理这些方法及其作用,并运用这些方法完成一篇写景文章。从第二次写作情况来看,学生的景物描写能力得到一定提升。

13、对上述教学反思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教学策略体现了基于单元的整体设计理念

B、随笔存在的共性问题在第二次写作中都得到解决

C、读写结合有助于学生将写景方法迁移到写作之中

D、绘制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自主建构读写知识

(四)

阅读某教研组集体备课记录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教师1:自读课文设置旁批是这套语文教材的创新点之一。旁批最基本的作用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支点和辅助,值得我们好好利用。

教师2:在我看来,教材的旁批有多种类型。有的针对课文精彩之处进行点评,有的提示阅读课文的方法,有的针对文章重难点提出问题。各有各的价值。

教师3:对,我觉得旁批能够启发学生多角度阅读课文,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学生借助旁批阅读课文的情况,更为准确地定位学情。

教师4:咱们可以根据学生自主学习效果进一步研读文本,明确教学重难点,参考旁批中适合选用的评点或问题,对教学进行优化整合,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学习任务,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14、对上述备课记录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旁批属于教材编排体系中的练习系统

B、借助旁批能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C、了解旁批使用情况能够全面把握学情

D、依照旁批设计问题是备课的主要途径

(五)

阅读关于综合性学习教学的研究论文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教师首先要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评价的内容和要点。其次,要关注学生参与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分析活动对于学生成长的价值。最后,还要关注学生处理问题的过程与方法。教师应把活动中的语文要素用评分量表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可以借用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评价表”,也可以自主设计评价量表;采用教师评价、小组互评以及自我评价等多种方式。不论采用哪种策略,都要注重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的功能,提升语文素养。

15、对上述研究论文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教学目标是教师制定评价量表的出发点

B、定量评价是考察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方式

C、评价应侧重考察学生综合性学习的结果

D、评价应当关注语文要素在活动中的体现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17题共20分,第18题8分,第19题12分,共40分

(六)

案例:阅读某教师教学《怀疑与学问》的教学实录片段,完成第16、17题。

师:我们一起来看文章的最后一段。

PPT显示)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师:同学们,“常常”这个词能不能删去?

生:不能,不是一次怀疑,是逐步递进的。

师:“常常”不是递进,“常常”是反复地去做一件事。再来看看,“常常”后边有几个动词?

生:“怀疑”“辩论”“评判”“修正”。

师:那这四个动词之间的顺序能不能打乱?

生:不能。先怀疑,之后才能辩论、评判、修正。

师:对,四个动词之间是有逻辑关系的,都是前者是基础,慢慢到最后才有了修正的学说。作者希望我们每个人在做学问、读书、研究别人的学问的时候,都要学会怀疑,是不是?同学们,写文章的人希望我们学会怀疑,他们的文章有没有让我们产生怀疑的地方呢?让我们看最后一段,有没有哪个词说得不严密?一起来读读。

PPT显示)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师:你也怀疑一下,这里有没有哪个词,你觉得说得太绝对了,说说看。

生:都是这样起来的。

师:“都是这样起来的”,哪个词你觉得有问题?

生:“都是”,太绝对了。

师:可以举个例子吗?有没有学说、发明,跟怀疑没关系,不是怀疑出来的?想想看,生活中有没有?你有没有找出来?

生:我听过一个故事。鲁班有一次上山,腿被草划破了,他仔细看了一下,叶子的形状是锯齿状,于是发明了锯子。

师:这跟怀疑没关系,跟他突然的机遇有关系。因此,只要找到一个不是这样的,就可以把这句话给推翻。那这句话应该怎么改?

生: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大多是这样起来的。

师:“大多是这样起来的”,这样说就严密了。

16、请分析该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论证的严密性。(10分)

17、请评析教师让学生“举个例子”这一教学环节的作用。(10分)

(七)

案例: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第18-19题。

①秋天来了。

②高远的蓝天下,赤橙黄绿,那是秋天写不尽的诗情画意啊!

③看,那是高粱红了,一片火焰般的红海,放眼望去,引人遐想:天上晚霞迷人的红是这地上高粱渲染的吧?采一簇这绚丽的红,大笔一挥,便有了这秋的红霞。秋风拂过树梢,银杏叶像一把把小扇子,有的深绿,有的黄绿相间,有的金黄。风过,叶子像蝴蝶一样飞舞飘落,好看极了。

④听,那长空里雁群引颈长鸣,唱响粗犷的曲子,整整齐齐地排成一字,排成人字,时而清远流长,时而短促有力,声声鸣叫,回荡在广袤苍穹里。听,那秋夜里草丛中蟋蟀的此起比伏的吟唱,你若摒息静听,有高音,有中音,有独唱,有合唱。秋天是属于大雁,属于蟋蟀的季节。

⑤风里总是带着芳香,淡淡的,忽远忽近。那是桂花的味道,橘黄的丹桂,淡黄的金桂,米白的银桂,一树树,一簇簇,枝繁叶茂。悠悠花香飘荡在秋风里,在人们的心田荡漾、酝酿,沁人心睥。

⑥秋天,是喜上眉梢。且不说地里绿绿的大白菜,橙黄的胡萝卜;也不说满架紫色的葡萄,高树上橘红的柿子;单是林子里的枣树,满树的红,就给人无限喜悦。小孩儿结伴拿着竹竿去打枣,说来可有趣,一个在打,其他几个拿着小筐在下面接,不时还拣一个塞嘴里。鼓起的脸颊,仰着的小脑袋,亮晶晶的眼神,是那样的可爱。田野里,最显眼的莫过于水稻了,层层叠叠的,金黄的色彩蔓延到山的那边。一串串稻穗十分饱实,它们的头都垂得很低,望着根部,也许是在诉说着感激吧。

⑦“稻花香里说丰年”,秋天啊,不论南方北方,都是甜美的。

⑧我喜欢秋天。

18、问题:请从④⑤段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⑥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分别改正。(8分)

19、问题:请指出该习作的一个优点,并结合习作具体分析。(12分)

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9小题20分,第20小题20分,第21小题25分,共65分

(八)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第20—22题。

课文原文

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阅读提示

《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传记文学有深远的影响。选自《史记》的这篇课文,主要记叙汉文帝到周亚夫的细柳营慰问军士的事。周亚夫没有迎接天子,最后才露面,且只说了一句话。然而,汉文帝出军门后不由得说“此真将军矣”,赞赏有加。这位将军到底是怎样的人呢?阅读课文,相信你也会深深地被他折服。

思考探究

一、熟读课文,简要复述文中的故事,想一想汉文帝为什么称周亚夫“真将军”,与同学交流。

二、《史记》写人时常“用两种突出的性格或两种不同的性格或两种不同的情势,抑或两种不同的结果,作为对照”(李长之语),细读课文,说说文中哪些地方使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对刻画人物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四、《史记》长于记人,书中记述了许多各具特点的历史人物。从廉颇、蔺相如、屈原、项羽、张良、韩信、李广等人中任选一位,借助注释与工具书阅读相关的本纪、世家和列传,了解其生平事迹,领略人物的风采,感受《史记》的写人艺术。

单元介绍

学习本单元,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还要多读熟读,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和名言警句,不断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学生情况

八年级,班级人数40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等。

20、“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阐释你对《周亚夫军细柳》教学的认识,不少于200字。(20分)

21、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文章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20分)

22、选择其中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方案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25分)

注:试题来源于考生回忆及网络仅供参考!

附件下载
2021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语文》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