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国家公务员

2023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题(副省级)

2023-01-09 11:00:26 | 来源:网络及考生回忆

在目前留存的海洋石刻遗产中,比较集中的是第三大类即海洋宗教文化石刻。历代滨海、岛屿地带人群在与海洋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出丰富多样的海洋神灵信仰,由此产生大量海神宫庙,典型者如浙江、福建、广东等东南滨海区域普遍存在的天后宫。按照地方习俗,新修或重修当地重要公共文化空间的行为,往往伴随着竖碑纪事的仪式活动,这些涉海宗教碑铭,因为保存了历代修建涉海宫庙的记录以及捐助者姓名、捐助银两数目等内容,为我们今天深度了解历史上海洋社区的社会文化变迁,提供了重要的石刻文书资料。

近年来,由于城乡建设、工业发展与海域污染、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包括海洋石刻遗产在内的海岸带文化遗产面临着十分严峻的保护处境。尽管一部分标志性的海洋石刻因为各种原因被列入各级文物名录,从而获得一定程度的保护,但是相当多的海洋石刻还缺乏基本保护条件,一些涉海碑刻因为无人看管,不仅遭人随意拓印,甚至被凿挖盗卖。对于海洋石刻遗产而言,在人为破坏及日常损坏之外,另一个较大的威胁是海洋灾害与污染侵蚀。海洋石刻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外露性。除了一部分保存在宫庙或其他公共建筑内的海洋石刻,相当多的海洋石刻都是处在海岸带的公共区域。比如传统时代“勒石示禁”的习俗,使得绝大多数的涉海示禁碑,都要竖立在渡口、海港、渔村等醒目的公共空间,从而暴露在自然界中,容易遭受台风、海啸、海水酸化侵蚀等海洋灾害带来的严重损害。

51下面这段文字,最适合填入文中的哪个位置?

如我们在福建诏安地区调查时,发现了一通乾隆年间反映地方官府对于船户“烙号刊名”的示禁碑,在这块碑文中,清楚地载明严禁当地澳甲等海洋管理人员利用印烙船号的机会苛索船户费用的内容,展现了清代前期地方官员对于海洋的治理。

A、

B、

C、

D、

52第二段中提到东南沿海一带贝丘遗址中的太阳崇拜石刻,意在证明:

A、当地文化起源于原始崇拜

B、海洋石刻艺术历史悠久

C、沿海地区很早就频繁利用海洋

D、海洋石刻最初以太阳崇拜为内容

53这篇文章中提到的海洋石刻遗产与关键词对应错误的是:

A、悬钟所城——卫所、摩崖石刻

B、天后宫——海神、海洋宗教文化

C、泉州九日山——祈风仪式、唐代

D、坞界碑——海洋生产、明清时期

54这篇文章接下来最可能谈论:

A、海洋石刻遗产的保护举措

B、古代海洋石刻的常用工具

C、海洋石刻作为文化记忆的事例

D、与其他国家海洋石刻遗产的比较

55最适合做这篇文章标题的是:

A、古代海洋石刻:海洋文明兴衰的见证

B、沿海地区的记忆坐标:海洋石刻文书

C、复原海洋记忆的钥匙:海洋石刻发掘

D、海洋石刻遗产:海洋文明的记忆镌刻

材料

降雨来源于云层,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或某些成核物质后,就会很快冷凝而降落下来,所以冷暖空气相遇之处就是雨水多发的地带,这就是天气预报的基础;遇到干旱,给云层来一发干冰或碘化银炮弹,通过干冰降温或碘化银增加成核物质的手段增加降雨,也就成了最常见的人工降雨方式。不过,最近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认为,除了天气变化,细菌也有很大可能控制着降雨。

故事要从50年前说起。1970年,科学家在研究雨水时,发现其中含有微量的维生素B12。他们首先考虑,雨水由云层中的水蒸气凝结而成;云层中除了水蒸气,还有大量来自地表的灰尘,这些灰尘可能受人类活动影响而携带一些维生素B12上天,导致雨水中维生素B12的存在。不过在检查了云层中的灰尘后,他们发现云层中的灰尘含量与维生素B12含量并没有什么关系。云只是一团堆积的水蒸气和灰尘,在排除人类活动干扰后,这些维生素B12就只剩下一个来源——云层本身。

科学家开始猜测,可能是由于有大量微生物生活在云层中,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维生素B12。不过由于当时技术条件有限,他们无法确定云层中到底存在哪些微生物。

基因测序技术的出现,让科学家有了彻底调查云层生态系统的能力。2017年,法国科学家在一个海拔1465米的气象站中采集到干净无污染的降水水样,对其进行基因测序。结果发现,水样中存在超过28000种微生物的DNA或RNA,其中细菌和古菌有22000多种,真核生物有2600多种。这些微生物中既有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和藻类,也有异养细菌,它们可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链:光合作用生物利用云层中的水分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合成有机物,异养细菌则可能会以光合作用生物为食。

云层中的紫外线极其强烈,很容易杀死位于高空的微生物。新的研究发现,其实有些细菌早就发展出抵抗紫外线的能力。无论是通过光合作用合成,还是通过掠食其他微生物获取,细菌们能将这些有机物分解为具有保护作用的胞外聚合物,这些物质基本由糖构成,类似一层“糖衣”,能够轻松抵御高空中的低温、干燥和紫外线破坏。芽孢杆菌就是最常见的能合成这种“糖衣”的细菌。该属包括许多种微生物,臭名昭著的炭疽杆菌就是其中之一。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越来越强烈,大量有机物的微小颗粒飘散到云层上,所形成的效应就是,微生物们可能躺在云层里“无所事事”,就能吃到足够的食物。很多人小时候曾经幻想天上的云朵就是棉花糖,盼望自己能飞到云层上大吃特吃,现在看来,细菌的生活就是我们的美梦。

每个带有防护性“糖衣”的细菌都相当于一个天然的凝聚核,    。在天然条件下,云层中的纯水分子在低于时才会凝结;如果其中含有无机颗粒作为凝聚核,凝结温度就会变成;一旦存在细菌,水分子的凝结温度还会再次升高,有些细菌甚至能让水分子在时凝结。部分科学家相信,人类活动为微生物提供了童话般的生存环境,高空云层变得更为“宜居”,这就使得云层生态系统极度繁盛,这反过来将会引发频繁的雨雪。

当然,这还不是全部。还有一些科学家认为,增加降水本身就是云层微生物的一种生存策略。许多云层微生物是因为风力吹动而从地面直达空中的,它们会借助高空气流在空中远距离旅行一段时间,之后再通过变成凝聚核的方式,以雨水的形式重回地表,寻找新的宿主。

此外,这些微生物在享受云层中的有机物颗粒时,会将它们重新分解为二氧化碳。如此一来,原本以固体颗粒形式存在的二氧化碳又被微生物释放到大气中,成为日益暖化的地球上又一根新的稻草。据估算,大气中每年因此增加的二氧化碳约为100万吨,数量虽少,却会随着人类排放的有机污染物数量增加而增加。这种暖化的结果就是:地表温度升高,蒸发加强,云层增多,云层生态系统更加繁荣。这么一想,细菌似乎成了控制地球气候的幕后黑手?

56填入文中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它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

B、大大加速了雨雪的形成过程

C、其浓度会受地面环境影响

D、是促使大气中水汽凝结的微粒

57这篇文章没有对哪一技术或过程进行描述?

A、光合作用

B、基因测序

C、天气预报

D、人工降雨

58下列哪项不是这篇文章中提到的科学家的研究结果?

A、云层中的维生素B12与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有关

B、云层生态系统的活动提高了地球上的降水频率

C、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改变了植物的生长环境

D、某些高空微生物已经发展出抵抗强烈紫外线的能力

59对最后一段中“成为日益暖化的地球上又一根新的稻草”理解最准确的是:

A、可能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B、成为严重危害植物健康的病原体

C、成了导致地球气候恶化的罪魁祸首

D、致使地球温室效应更加严重

60最适合做这篇文章标题的是:

A、云层里可能住着控制气候的生灵

B、雨水中的维生素究竟来自哪里

C、活跃在万米高空的完整生态链

D、空中“棉花糖”里有哪些微生物

三、数量关系

61商店销售某种商品,打八折销售时卖2件的利润与按定价销售时卖1件的利润相同,相当于降价120元/件销售时卖3件的利润。问该商品的定价为多少元/件?

A、360

B、450

C、540

D、720

62一项工作甲独立完成需要3小时,乙独立完成的用时比其与甲合作完成多4小时,且乙和丙合作完成需要4小时。问丙独立完成需要多少小时?

A、10

B、12

C、6

D、8

附件下载
2023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题(副省级).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