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地区公务员

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题(C类)

2019-12-29 00:30:00 | 来源:网络及考生回忆

26、生态文明首先是一种世界观,也就是如何看待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同一事物的相互映衬,同时,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当人与自然关系紧张,如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不了已有的人口数量时,就会产生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对抗。

下列说法与文意不符的是

A、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事实上有利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比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更为重要

C、正确的世界观可以引导我们处理好人与人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D、人与人的关系发生对抗可能和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相关

27、语言的发展、维持或衰落从来不是一个纯粹的语言学问题,而是复杂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力量相互博弈的结果。当前,学界主要从社会学、政治学以及经济学等视角探讨方言保护问题,而有关方言的法律保护尤其是行政法保护的研究尚不多见。因此,建立和完善我国方言保护的行政法机制,协调普通话与方言的冲突,从而在语言的通用性、规范性与多样性之间寻求均衡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

这段文字之后最有可能讨论的是

A、方言保护具有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B、语言规范化和多样化平衡的方法

C、普通话与方言的冲突并非不可调和

D、如何通过行政立法对方言进行保护

28、以人均收入衡量的发展差距,本身隐含着一个资源禀赋结构上的差异,即发达地区具有相对丰富的资本要素,从而在资本密集型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而相对不发达地区则具有劳动力丰富和生产成本低的比较优势。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存在的资源禀赋结构差异,无疑可以成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赶超的机遇。

下列说法与文意不符的是

A、不同地区资源禀赋的差异有利有弊

B、发达地区相对来说劳动力比较缺乏

C、中西部可以利用劳动力丰富的优势

D、资本密集型产业多集中在东部地区

29、当前,乡村间或是城乡间的交流日益增加,因拆迁、移居等因素在新区域形成新的社区群体,乡村正面临“去熟人化”阶段。用一种共通的地域文化将其联系起来,是乡村治理的有效形式。从历史上看,以血缘或是某种被认可的文化组织起来的群体,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稳定性。在一定层面上,乡村社会关系、乡村冲突的调适与乡村社会秩序的维系不仅仅靠法制体系,而且还依靠乡村礼俗、村社伦理、村规乡约等非正式制度。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

A、乡村社会秩序的历史渊源与当下处境

B、当下乡村社会秩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C、新的乡村社会秩序维护需要探寻更有效的治理方法

D、乡村治理实践中非正式制度往往比法律手段更有效

30、国家审计独立性得到充分保障决定了审计法治的实现程度,决定了审计质量水平和审计结果的公正程度,也决定了审计能否在国家治理活动中发挥其“免疫系统”的功能,进而决定审计反腐的使命能否顺利完成。

下列说法与画线部分表述的意义最为相似的是

A、国家审计独立性得到充分保障与否决定了审计法治的实现可能性

B、国家充分保障审计独立性与否决定了审计法治的实现程度

C、国家审计独立性能否得到充分保障决定了审计法治的实现程度

D、国家能否充分保障审计独立性决定了审计法治的实现可能性

31、古典诗歌热潮兴起不是                的,其中体现了先贤诗人几千年的智慧与情感。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必将有效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条件。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理所当然 发扬

B、必然 宣传

C、自然而然 倡导

D、偶然 弘扬

32、善良是洞穿黑暗的阳光,是心与心的亲和与信赖,是爱与爱的共振与        。善良让世界充满仁爱,让岁月溢满温馨。更多的时候,善良是危难时毫不犹豫地向你伸出的一双帮扶的手,是在你                时,向你坦然敞开的一扇门。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交融 走投无路

B、汇合 山穷水尽

C、集聚 日暮途穷

D、结晶 束手无策

33、青藏高原的特殊生物环境和生物资源,为我国科学家开展原创性的工作提供了                的条件。我们需要建设一支年富力强、野外经验丰富、多民族        的科研团队,寻找高端人才培养的学术援藏新模式,让西藏的生态学研究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无可比拟 结合

B、独一无二 组合

C、绝无仅有 整合

D、得天独厚 融合

34、在生物钟的作用下,蓝藻在日出之前即可提前动员光合作用系统,在阳光一出现的时候就可以        能量,比那些纯粹依靠光线启动光合系统的生物领先一步。与之类似,日落之后,蓝藻的光合系统会遵循生物钟的指令而关闭,避免那些夜间无须调动的能量被        浪费。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提取 无故

B、摄取 无谓

C、吸取 过度

D、汲取 超额

35、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与共享观念,                地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民心相通”的价值观的注脚。中国向世界提出了“人类共同命运”的全球倡议,包含了对全球“普遍联结”与“价值关联”等发展特征的        概括,是中国特色全球传播的生动表述。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恰逢其时 高度

B、无可替代 简洁

C、恰如其分 凝练

D、正当其时 有力

36、支付工具的多样化组合,提升了我国支付体系运行的质量和效率,满足了公众            支付需求。从未来支付趋势看,现金支付和非现金支付工具相互        、相互补充、共存共生的局面将长期存在。但是对我国这样一个地域广、人口多、发展很不均衡的大国来说,由于核心技术水平的限制,过度依赖非现金支付会大大增加支付体系的脆弱性。因此,必须长期        现金作为国家法定支付方式的地位,切实保障广大人民使用现金的合法权益。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区别化 支持 确保

B、差异化 支撑 确立

C、个性化 支援 确认

D、多元化 支应 确证

37、37.家庭农场的出现、成长、壮大,一方面顺应了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农民进城转变身份的要求,让农民进城居住、生活无                ;另一方面也改变了农业生产关系,重新        农业生产秩序,将留守在农村的老人、妇女从        的农户劳动中解放出来,可以像城镇居民一样,依靠工资和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过上“体面”生活。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衣食之忧 调整 困顿

B、生存之虞 治理 芜杂

C、燃眉之急 整理 沉重

D、后顾之忧 整合 繁重

38、地方戏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受到诸多新兴事物的冲击而略显暗淡,甚至濒临消亡。作为新时期的文化工作者,我们        着传承和保护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如何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中,营造出戏曲文化氛围,不断传承和发展地方戏曲,使其兼具传统韵味和时代气息,赢得更多人的喜爱,是我们需要始终                探索的课题。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背负 矢志不渝

B、承担 孜孜以求

C、担负 持之以恒

D、肩负 坚持不懈

39、中国是最早筑城的国家之一。数千年来,中国先后修建了至少数千座不同等级的各类城池,        了辉煌的古代城市文化,                、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人类文明史中                的组成部分。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制造 生生不息 不可替代

B、创造 绵延不绝 不可或缺

C、积累 经久不息 必不可少

D、积淀 络绎不绝 举足轻重

40、应当看到,农业调结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可能一调到位、                。农业也是慢热型产业,培育一个成熟品牌,要三五年、十多年,甚至更长时间,靠政府部门                不行,必须尊重农业发展规律和市场规律,扎扎实实、                、一步一步走。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挥而就 大刀阔斧 锲而不舍

B、一劳永逸 揠苗助长 持之以恒

C、一蹴而就 快马加鞭 孜孜矻矻

D、一步登天 越俎代庖 水滴石穿

(一)

①一面是城镇化大潮冲击下的村庄,一面是        在工业文明入口处的农民,面对着社会结构转型几乎        整个乡村的现实,人们日益感到“激发农村的活力”同“解决农业人口的出路”一样重要。也正因此,“乡村振兴”的呼声日益高涨。

②乡村的振兴,首先要解决的是经济问题。道理很简单,放下手中“犁和耙”的年轻人,之所以选择从熟悉的乡村走向陌生的城市,也不过是为了过上一种更好的生活。如果留在乡村便能过上这样的日子,也就会有更多的人选择留下。这些年来,乡村旅游便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兴盛起来的。浙江安吉的“美丽乡村”、四川成都的“田园城市”等等,都是依托旅游产业带富一方乡土的极好的例子。

③然而,乡村的问题从来都不是个单纯的经济问题。即就当下风生水起的乡村旅游来说,也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难题。过度的商业开发就是其中之一。一些地方的乡村虽然被以乡村旅游等形式包装起来,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村民的收入,却因村庄完全被改装成了商品,充满着商业的气息,而全无传统乡村原先的文化与味道。

④尤其是对于那些本就有些资源和名气的乡村,由政府或企业出面圈建起来,村子里的人们悉数迁走,不出几年,沉淀了多少代乡村文化的地方就会变成一个人造的景区,再难见到“乡村”的影子了。如此过度的商业开发,消失的不仅是乡村的底色,更是村庄本身。而这与乡村振兴的初衷显然是南辕北辙的。

⑤乡村生活,本就是一种文化。就像沈从文《湘行散记》中写到的,“河面静静的,木筏上火光小了……。另外一处吊脚楼上,又有了妇人唱小曲的声音,灯光摇摇不定,且有猜拳声音……”最吸引人的,也就是吊脚楼上人们的那种生活。

⑥如今即使走进湘西那有名的“边城”,看到的也大多是人造的景观:作为商业项目之一的对歌,已经完全进入程式化的模式;沱江两岸的吊脚楼上,除了游客便是做生意的主家;再往里走,满街都是为游客专设的店铺,虽然也是古老的房子,出售的也是当地的腊肉、熏肉,却已看不出有多少“镇筸”生活的味道了。转来转去,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个换了壳的农贸市场。远不如沿着迂回的山路走进去,偶尔碰到一位背着背篓的老婆婆来得亲切、自然。

⑦乡村,并不纯然是被改造的。乡村振兴,也应该遵循着这样的认知,重在经营,前提却是尊重。首当其冲就是尊重乡村的文化。那些来源于乡村生活,即老百姓柴米油盐、喜怒哀乐里的生活文化,尤其需要关注。

41、依次填入第①自然段中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徘徊 席卷

B、停滞 改变

C、逗留 影响

D、盘桓 覆盖

42、人们发出“乡村振兴”呼声,主要是因为他们意识到

A、“解决农业人口出路”很重要

B、“激发农村的活力”十分重要

C、很多乡村传统文化在日益消失

D、乡村对年轻人吸引力越来越小

43、以下概括与作者引用《湘行散记》用意不符的是

A、对原汁原味乡村文化的追怀

B、对乡村生活程式化表演的反感

C、对泛滥的人造景观的不满

D、对乡村开展商业活动的鄙夷

44、下列对文章层次划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45、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A、改善农村生态迫切需要乡村振兴

B、发展乡村经济应注重保留乡村本色

C、乡村最富吸引力的是其蕴含的传统文化

D、乡村振兴需同时关注经济和文化问题

三、数量关系,在这部分试题中,每道题呈现一段表述数字关系的文字,要求你迅速、准确地计算出答案。

46、8,2,1,1,2,(    )

A、4

B、8

C、10

D、16

47、51.03,52.06,54.12,57.24,61.48,(    )

A、65.96

B、65.72

C、66.96

D、66.72

48、√6√22√143√24,(    )

A、√15

B、√17

C、√29

D、√21

49、2,4,8,33,266,(    )

A、8781

B、9364

C、7528

D、6742

50、256164√(3&4)42√(5&8),(    )

A、2

B、2√(5&2)

C、2√(4&2)

D、2√(3&2)

附件下载
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题(C类).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