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地区公务员

2016年河南公务员考试《申论》卷

2016-12-30 09:30:00 | 来源:网络及考生回忆

2016年河南公务员考试《申论》卷

 

一、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材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应试者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应试者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材料

材料1:

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空前的社会变革带来巨大活力,同时也带来各种矛盾和挑战,要化解这些矛盾、应对这些挑战,就必须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过程中,政府要在原有体系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力量架构,建立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治理体系,从控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成为社会需求的收集者,社会服务的遴选者,社会服务资金的提供者,社会秩序的维护者。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关注中国基层发展,围绕基层实践与顶层设计关系、基层改革创新、基层干部培养等重要问题提出了许多新论断。习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越重,越要重视基层探索实践,中央通过的改革方案落地生根,必须鼓励和允许不同地方进行差别化探索。习总书记强调,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定之策,丝毫不能放松。

材料2:

A市政协会同市委、市政府多个部门,以“加强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题,先后赴7个郊县,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座谈讨论等形式,进行了深入调研。

调研发现,A市在加强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等方面已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同时,调研中还发现,A市部分农村地区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以下材料是调研情况的摘编。

近些年来,一些地方施行撤点并校。撤点并校在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的同时,也带来了部分学生上下学路程远、交通安全隐患多、生活成本增加等新问题。

新农保制度已实施多年,但保障水平低。据估算,即便按每年500元的档次缴费,农民每月能领取的养老金额也仅有129元,基层卫生院缺乏必要的检测设备,部分医疗设备陈旧、老化,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病房床位少,一般乡镇卫生院的床位都在100张以内,每300—500个农民才有一个医疗床位,村级卫生室基本没有医疗床位。

通过福利彩票、体育彩票基金,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了一些文化、体育设施,但平时基本处于闲置状态。最有进步的活动就是广场舞,从城镇发展到农村,成为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极少亮点之一。农村书屋、农村电影,基本都是为完成任务进行例行工作,花了钱,没有效果。

农村的房舍、街道建设散乱无序,农民迫切希望整治村庄环境。农村通行条件差,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农民迫切希望加强乡村道路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公交村村通。由于缺少配套的公共设施,垃圾污染严重,农民迫切希望提高饮水质量,喝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使用上清洁能源。

当问到“您对你们村的发展有何期待和建议?”时,83.7%的农民最希望政府加强用水、道路、住宅、生态、绿化等建设。尤其是偏僻村组条件落后,希望继续完成农村道路硬化和改善农村环境。71.3%的受访农民期望解决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并加强管理和维护,为农田正常灌溉保驾护航。

乡村“空心化”问题日益凸显,乡村“空心化”使乡村治安情况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包括盗窃侵财类案件发案率高、由邻里纠纷和家庭矛盾引发的治安案件增加,村霸乡霸活动抬头等,一名农民对实地调研人员这样总结农村治安状况的恶化:“如果养猪,就要每天晚上守在猪圈旁,如果养牛,也要每晚守在牛棚旁,根本想都不敢想在家睡觉。”调查还发现,犯罪团伙在农村地区的影响增加。有些犯罪团伙在村子之间流窜作案,有些则长期驻留。一些地方团伙制造假货、非法开设枪支制造工厂,甚至制造毒品,以此来快速脱贫,城市犯罪团伙在遭到公安部门的打击后,转入农村活动,由于农村地区地域广,更容易隐匿违法活动。此外,许多村庄的劳动力全部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和孩子,而他们很容易受到不法人员的侵害,由于没有父母的有效监管,农村留守儿童违法活动增多。

伴随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许多高污染企业不断向乡村和山区转移。在一些经济发展比较好的郊县,乡村已变成“大工厂”,工业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随意排放,乡村水污染十分严重,并且因此引发了多起群体性事件。此外,还存在农村资源过度开发,禽畜养殖污染物随意排放,生活垃圾大幅增加,农药化肥不合理使用,城市垃圾在郊区农村简单填埋等环境问题。

B县作为一个典型的丘陵地区,农民人均耕地少。但大片的良田长满荒草,耕作的土地和抛荒的土地相当,在有些地方甚至抛荒的土地比耕作的土地更多。通过走访,发现其主要原因是,农产品价格低廉,农民种地积极性不高,以水稻为例,100斤的水稻收购价为120—140元左右,亩产水稻900斤,一亩地收入不超过一千二百元钱,出去化肥、农药成本,加上国家各种补贴,一户农户种一亩水稻也只有几百元的收入,如果要算劳动力成本的话,在家种水稻一天收入不超过10元。而在外打工一个月的收入远远超过在家种一年水稻的纯收入。由此可见,在家种田最多只能解决自家温饱问题,谈不上改善生活,更谈不上发家致富。

材料3:

C省近年来推行乡村治理现代化试验区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归结起来大体上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能人治理”模式;一种是“乡村典章”模式。

模式一:“能人治理”模式

村民自治制度改变了传统任命干部的做法,干部由村民选举产生,这为一些有能力,有才干的地方乡村精英成为基层组织的当家人提供了机会,据调查,D市大多数村委会主任来自村办企业管理者,私营企业主和个体户。由于这些地方乡村精英往往个人能力突出,在经济或社会活动方面具有突出的才干,使得个人的主要意志和个人能力在处理农村事务和村民自治组织建设中起到了主导作用,个别少数能人在村级治理实际过程中居支配性地位。

从实践来看,经济能人在自身发展经济能力比较强的情况下,能够带动村民发展经济、走向致富,一旦这个人在带领村民发展经济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人们对他便产生了一种依赖感、崇拜感,许多人甚至把发展经济作为评价村干部的唯一标准,认识只要村干部能够带领村民致富、发展经济,其他的问题可以不管,在村民这样的心态下,他们在村一级事务中有着绝对的权威,有些能人村干部的不良作风开始滋长。

能人治理村庄相对于以前的道德权威治理村庄,两者的相似之处在于,无论是道德权威还是经济能人,人们之所以认同他们,把治理村庄的大权交到他们手上,是因为人们认为这些人值得大家尊重,对道德权威来说,尊重的是他的道德品质和优良的个人品性;对经济能人来说,尊重的是他们发展经济、发家致富的能力。

模式二:“乡村典章”模式

村两委就是村中国共产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简称,习惯上前者简称为村支部,后者简称村委会。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虽明确村党支部是农村工作领导核心,但其核心地位如何体现却缺乏明确的实施细则。有的村委会主任上任后自行其是,一人说了算,集体资产随意处理,根本不与村党支部商量。村支书或村主任个人权力过大,村两委权力“一边倒”等现象在E县农村不在少数,在E县以往的400多人村中,村两委会关系比较协调,党的战斗力比较强的仅占三四成。

2006年6月,E县决定在村两委矛盾较突出,干群关系较紧张的F村试点、引导、帮助农民制定一套针对村级组织和全体村民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村务运作机制,经过问卷调查、上门访谈、座谈讨论等程序,历练了一个半月形成《F村典章》初稿,再由村两委会、两委扩大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梳理分析,随后张榜公布,挨家挨户收集意见,最后由全体村民公决,正式通过C省首部“乡村典章”,典章印成小册子发到每家每户。典章内容主要涉及村级组织职责、村务议事及决策、村级财务管理、村务公开制度、村干部违规追究办法扥,典章按重要程度及数额大小将村务分为“重大村务”“重要村务”和“一般村务”,哪一级村务须有哪一个组织研究决定,哪一类开支如何审批等,都规定得清清楚楚。典章明确了对村干部的监督机制,村干部如果违反典章,按违章次数予以不同处置,直至被依法罢免。如果违反程序造成集体损失还必须赔偿。典章把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乡村典章”的推行改变了当在农村基层的执政方式,由为民做主的“父母为官”变成让民做主的“服务员”,党在农村基层的威信大大提高了。

附件下载
2016年河南公务员考试《申论》卷.docx